2014年1月21日 星期二

感受經行念佛的體驗.

感受經行念佛的體驗.
近日接到一位師姐電話 邀約一起去經行念佛 慈圓因有些事不便而沒答應*
昨天下午第三次來電 剛好也很空 想說去感受一下也好 就答應這位師姐 約好下午3點在 000園 見面*
因為是第一次來到這 000園 感覺有點生疏 然後 師姐帶後學直接上二樓 *
佛堂裡面很寬大一間 裡面沒有東西 有坐一尊佛像 感覺很像觀音菩薩像 後學沒問師姐啦*
但心又想應該 是 地藏菩薩 可是又不像* 一般佛像都會很好認 一眼即可視出是哪尊佛像的!但此尊卻看不出呢
師姐說還有另外一位師姐會來 *3點至5點 二個小時結束 *
經過介紹 我們三人 一開始三問訊 三跪拜之後 就開始經行念佛.....
先經行念佛遶佛三圈完....感覺沒甚麼. 在第四圈第五圈.....感覺念佛的回音中.....
一直感覺有無明眾生很多聲音在狂叫 叫某人名字似的 後學從來沒有這樣過 不理 (或許是後學錯亂的感覺吧)
我們在外面都常會聽到朋友說: 會聽到或會看到甚麼甚麼之類的無明眾生(第三者空間)的東西出現~
但我保持冷靜鎮定繼續念佛經行繞佛 走完五圈 *
另一位師姐說: 休息 靜坐 15分鐘 之後再繼續 經行遶佛念佛*
第一圈未走完 就又會被念佛回音 感覺怪怪的 就是感覺有好多無明兄弟在叫 叫人名字 但不是很清楚*
或許也許是自己心理作用做祟吧? 就感覺很奇怪~
走完第二圈 後學受不了先休息 然後上洗手間 之後 再進來 再繼續跟隨師姐後面 念佛繞佛.....
突然 二顆石頭一大一小 好大顆(聽聲音可以聽得出來大小顆石頭) 很兇 從屋頂打下來 好大聲~
但我們都當作無這回事 二位師姐還繼續向前念佛走 其實 這次真的把我嚇到了~後學直覺磁場不對~
我從來沒有這種意識的感覺 沒遇過這種事的經驗 無法體會實證*
這一種感覺 不知是否師兄師姐常說的那一種第三空間存在者?
我又主動坐在椅子靜坐 二位師姐繼續經行念佛~不好意思干擾他們~ 看看時鐘 下午四點15分*
師姐說 要二個小時 3點到5點結束 想想 4點半了 暗示師姐我要先行離開 * 後學真有驚嚇到的!
就先回家了~所以也就沒機會詳情告知師姐這件事情~也不知她們有沒有聽到? * 阿彌陀佛*
當慈圓走下樓 就看見 聽到 許多菩薩們和師父們在誦經 念佛 做晚課 很莊嚴!
樓下這間大殿才是 某某園 的寶殿 共修之處 莊嚴殊勝 !
~阿彌陀佛~


================

十二因緣的故事
無明緣行、行緣識、識緣名色、名色緣六入、六入緣觸、觸緣受、受緣愛、愛緣取、取緣有、有緣生、生緣老死憂悲苦惱。
無明滅即行滅、行滅即識滅、識滅即名色滅、名色滅即六入滅、六入滅即觸滅、觸滅即受滅、受滅即愛滅、愛滅即取滅、取滅即有滅、有滅即生滅、生滅即老死憂悲苦惱滅。
顛倒當知!一切眾生不能見於十二因緣,是故輪轉生死苦趣。
若有人見十二因緣者,即是見法。見法者即是見佛,見佛者即是佛性。
何以故?一切諸佛以此為性。
汝今得聞,我說此十二因緣,汝今以得佛性清淨,堪為法器,我當為汝說一實道,汝當思惟,守護一念。
一念者;謂菩提心。菩提心者,名曰:大乘。諸佛菩薩為眾生故,分別說三。
汝當念念常懃守護是菩提心,勿令忘失。
縱有五陰四蛇,三毒六賊,一切諸魔來所侵嬈,終不能變是菩提心。
因獲如是菩提心故!身如金剛,心如虛空,難可沮壞。
因不壞故!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因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!常、樂、我、淨,具足而有。
爾時普光正見如來復告顛倒:我已為汝說十二因緣竟,更為汝說六波羅密,汝當受持。
般若波羅密、禪波羅密、毗梨耶波羅密、羼提波羅密、尸波羅密、檀波羅密。此六波羅密,汝當受持,復次為汝,說過去諸佛,成佛之偈。
而說偈言:諸行無常,是生滅法。生滅滅已,寂滅為樂。
◎十二因緣法
十二因緣法,三世而輪迴。
過去世「二因」─無明、行業。
現在世「五果」─識、名色、六處、觸、受。
現在世「三因」─愛、取、有。
未來世「二果」─生(苦)、老死。
註解一,「三世」:
(一) 過去世:即是累生累世。不是單指前一世而已。
(二) 現在世:即是當下世。也就是現在這一世。
(三) 未來世:即是下一次輪迴之世。

註解二,「十二因緣輪迴的順序」:
(一) 無明:即是迷惘、無知。不知苦、集、滅、道。
(二) 行業:行,即是行為,也就是所做所為。業,即是善、惡。
(三) 識:即是父精母血結合受胎時,魂投胎而產生生命時。「心識」,即是開始於受胎一到二個月。
(四) 名色:名,即是無形的靈投入,產生了靈魂。色,即是有形的肉體開始成形。「靈魂和肉體」,即是開始於受胎三到五個月。
(五) 六處:即六根。亦為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的形成。開始於受胎六到九個月。
(六) 觸:即是觸感。離開母體降生為人,從一歲至三歲時,對一切物都是用身體的觸感來分別。
(七) 受:即是感受。從四歲至六歲的這段時間,都是用感受的方法去了解一切的事、物。從七歲至十歲這段時間,才開始接受後天的教育,了解是非對錯的分別。
(八) 愛:即是欲愛(貪)、有愛(喜歡)、無愛(不喜歡)。從十一歲以後就已接受後天的教育,因而被教育成對事、物的喜愛或是不喜愛。
(九) 取:即是獲得。從成年以後,就開始追求獲得名、利、權。
(十) 有:即是佔有、執著。從「自我」的觀念,想佔有一切的事、物。(亦即這是我的)
(十一) 生:即是苦。又一次降生在苦海。(即是六道)
(十二) 老死:即是下一次的輪迴。在大自然的法則,有生必有死,這是無法改變的

=============

「每一刻與親人、朋友、所愛的人相處的時間,

乃至 修行 念佛.都是我們心中最珍貴的資產.珍惜」

http://blog.xuite.net/a121212207/amitabha/85482570

============
【天天養生】少量飲用啤酒或有益於糖尿病
飲酒對糖尿病控制不利。但科學家們發現,啤酒泡沫裡所含的一些成分,可以控制肥胖糖尿病老鼠的體重增加。比利時魯汶大學的研究人員將啤酒中的化學成分,餵食給患了糖尿病的胖老鼠。8個星期後,這些老鼠的新陳代謝得到改善,而且內臟滲透性和胰島素抵抗出現下降趨勢。研究者認為,啤酒花裡含有的很多抗感染物質,具有治療新陳代謝紊亂,增加胰島素耐受性的潛在功效。與此同時,日本秋田縣食品綜合研究所近日也發現,啤酒花產生苦味的成分阿爾法酸,有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效果。
但專家提醒,酒精損害人體胰腺,使人體內胰島素在短時間內缺乏或過量,造成血糖過高或過低。這種情況下,糖尿病患者會出現急性糖代謝紊亂,出現高滲性昏迷和低血糖昏迷等症狀。專家建議,愛喝啤酒的糖尿病患者,最好每週分兩次喝完1瓶。
身心喜悅協會 祝大家有個美好一天^‿^

=============

一切以佛為師

佛陀說:「我無師者,我自為我,

是唯一的存在。在此俗世之界無一

人與我相同,自為尊者,自為最高

師。」

有些人認為佛就是神。這是不對

的,我們應該將佛聖化,不要把佛

神話;佛不是神,他是聖人,是一

個真真正正的人。

他有超越凡夫的清淨智慧,他有高

風亮節的氣質和行為。

佛陀說:「我是佛陀,是認識真理

的佛。將在無知黑暗的世界,為真

理的木鐸指南。」

佛陀是大覺者,除了能自覺之外更

能覺他;世尊不只是自己透徹了解

宇宙的真理、物理與眾生心理、生

理。

更以這真理教育他人,使後世的弟

子能源源不斷的接受佛陀的教育,

一直到今天仍然綿延不絕。

所以,佛陀是位曠世的大聖人,是

超越世間凡夫智慧的大聖者。

佛陀說:「所有我所說的,都是與

空相應,義理奧妙深遠,超越世

間。」

智慧是清淨的,聰明卻帶來污染;

佛性是清明的,人心卻帶著欲念。

佛陀說:「比丘們!不要因為你們

尊敬我,而接受我的教訓。你們應

要像火試真金一樣,自己去實踐印

證我所說的法,從它們所結出的果

實去認識它們。」

佛弟子不可將佛神化,將佛當作神

來祈求;要將佛當作聖人──一位

超越人間,透徹真實智慧的大教育

者,以做為我們學習的對象和榜

樣。

這才是真正踏實的人生,也是佛法

內涵的豐富教育。

佛陀說:「人要自救自助,別想依

靠天神或運氣,除了自己之外沒有

誰能幫助你,就像天上的星星和月

亮不會幫助我們一樣。」

現代人往往神佛不分,以為佛即是

神。

佛不是神,大地眾生皆有佛性,佛

陀乃超凡入聖,自覺覺他的最尊

者,真實人生的引導者。

佛陀說:「有兩種人誹謗如來,哪

兩種人呢?第一種是把我所說的不

了義經誤以為了義經,另一種是把

了義經誤以為不了義經。」

世間言語、文字、諸般名相,繽紛

迷離姿影綽約──唯其無常,故不

真實。

無形式則不足以顯現內容,然形式

要取中道,不偏於兩邊。

若是事事皆「有」則會迷,若說樣

樣皆「無」則會斷,言「有」則執

常,言「無」則執斷。

佛陀說:「從前的人、現代的人、

後代的人,都喜歡在非法中尋求歡

樂,過度貪婪,並尋求邪說。」

我們要鼓勵人們,培養面對現實的

勇氣和毅力,以歡喜心接受一切逆

境。

不要動輒求神問卜,易招神惹鬼,

苦中帶迷,迷中無法自主。

佛陀說:「凡是與幸福無關、與教

義無關、不能教導離苦、離染、離

欲、寂滅、清淨、智慧、覺悟和涅

槃的......我都不討論。」

正信的宗教在於心正,心正則能自

在。迷信的信仰就會疑心生暗鬼,

問神卜卦、依於籤詩、筊杯,則無

法真正深入教理。

正信的佛法,不說感應、神通,唯

心是佛。

佛陀說:「人死後,還存不存在的

問題,只會產生糾纏、爭論,並引

起人的惱怒、憂愁和痛苦而已。無

助於解決人的痛苦、終止邪念、消

除情慾貪渴,無助於使人獲得寧

靜、智慧的圓滿覺悟和涅槃。所以

我不討論這些問題。」

有些人、為了貪圖欲念享受造了很

多損人不利己的事;一旦信了佛又

迷於「天堂地獄」而貪圖功德,這

兩者都是「迷」。

無信與迷信兩者,寧願無信也不要

迷信。信必須智信,不可捕風捉

影。

佛陀說:「看到法的人,也就看到

我;未見法的人無法見如來。即使

他緊拉著我的袈裟,也無法見到如

來。」

有的人以為只要念經,佛就會保佑

他,為他消災,這是錯誤的觀念。

要知道眾生因渾沌時常迷失而誤入

歧途,佛陀講經說法,即是要指導

我們人生的方向,我們應當精勤而

行,才是真正的學佛!

佛陀說:「凡人有罪,自見,自知

而悔過者,於當來世律儀成就,功

德增成。」

做錯事不必怕人知道,人都是凡

夫,誰能無過?

不論是有心或無心之過,都必須懺

悔,才能清淨身心去除煩惱,何必

覆藏罪惡?

不承認錯誤的人,也就是沒有發現

自己的良知,不肯發露錯誤與過

失。

佛陀說:「我雖證得無上智慧,但

還是難度無緣之人。」

即使是佛在世亦有三不能──眾生

定業不能轉、無緣眾生不能度、不

能度盡眾生。

如果影響不了別人,就做你自己該

做的事吧。

佛陀說:「只有放棄有意識的追求

快樂,才能獲得最高的快樂。即使

獲得了絕對的快樂,那也不是最終

的目的,因為另外還有更佳的境

界,那即是......涅槃的解脫和智

慧。」

何為「涅槃」?有的人會以為往生

就是涅槃,其實不是。

涅槃是常寂光的境界,也就是說心

念無生滅,沒有煩惱的染著。內心

可產生慧性,並徹照這本來的心地

風光,也可以稱為寂定、寂光──

寂靜光明的意思。

=================

早課忘了上香 依然莊嚴殊勝法喜充滿

今天早上 做完早課才發現 末學沒有點清香!

平時末學都會先點清香 後再上智慧燈(光明燈)

早上一切準備好就緒 末學卻先點燃智慧燈.

之後~開始上早課 心情法喜充滿 完全沒注意到忘了上香!

一個小時之後功課功德圓滿完畢 始然發現 沒上香.

可是在做功課當下 是非常莊嚴 法喜 圓滿 自在的.感覺很殊勝清淨.

這是最近的第二次紀錄 前幾天差不多一個星期前 也有這樣一次忘了上香.

自學佛至今 有史以來沒有過這樣的紀錄喔 為何在最近就發生了2次.

說真的實在很慚愧又是懺悔是該懺悔!

~阿彌陀佛~


1.食了辣的東西,感覺就要被辣死了,就往嘴裏放上少許鹽,含一下,嘔掉,漱下口,就不辣了;
2.牙齒黃,可以把花生嚼碎後含在嘴裏,並刷牙三分鐘,很有效;
3.若有小面積皮膚損傷或者燒傷、燙傷,抹上少許牙膏,可立即止痛(最好還是沖、脫、泡、蓋、送);
4.經常裝茶的杯子裏面留下難看的茶漬,用牙膏洗之,非常乾淨;
5.仰頭點眼藥水時微微張嘴,這樣眼睛就不會亂眨了;
6.嘴裏有潰瘍,就用維生素C貼在潰瘍處,等它溶化後潰瘍基本就好了;
7.眼睛進了小灰塵,閉上眼睛用力咳嗽幾下,灰塵就會自己出來;
8.洗完臉後,用手指沾些細鹽在鼻頭兩側輕輕按摩,然後再用清水沖洗,黑頭和粉刺就會清除乾淨,毛孔也會變小;
9.剛剛被蚊咬完時,塗上肥皂就不會癢了;
10.如果喉朧、牙齦發炎了,在晚上把西瓜切成小塊,沾著鹽食,記得一定要是晚上,當時症狀就會減輕,第二天就好了;
11.吹風機對著標籤吹,等吹到商標的膠熱了,就可以很容易的把標籤撕下來;
12.旅行帶衣服時如果怕壓起褶皺,可以把每件衣服都捲成卷;
13.打打嗝時就喝點醋,立桿見影;
14.吃了有異味的東西,如大蒜、臭豆腐,吃幾顆花生米就好了;
15.治療咳嗽,特別是乾咳,晚上睡覺前,用純芝麻香油煎鶏蛋,油放稍多些,什麼調味料都不要放,趁熱吃過就去睡覺,連食幾天效果很明顯;
16.手腕長粗的MM想帶較細的手鐲,就不能硬帶,應把手上套上一個塑膠袋再帶上手鐲,非常好帶,也不會把手整親,取下也是同樣的方法;
17.栗子皮難剝,先把外殼剝掉,再把它放進微波爐轉一下,拿出後趁熱一搓,皮就掉了;
18.插花時,在水裏滴上一滴洗潔精,可以維持好多天;
19.把核桃放進鍋裏蒸十分鐘,取出放在涼水裏再砸開,就能取出完整的桃核仁了;
20.把蝦仁放進碗裏,加一點精鹽、食用鹼粉,用手抓搓一會兒後用清水浸泡,然後再用清水沖洗,即能使炒出的蝦仁透明如水晶,爽嫩可口;
21.炒肉時,先把肉用小蘇打水浸泡十幾分鐘,倒掉水,再入味,炒出來會很嫩滑;
22.將殘茶葉浸入水中數天後,澆在植物根部,可促進植物生長;
23.把殘茶葉曬乾,放到廁所或者溝渠裏燃熏,可消除惡臭,具有驅除蚊子烏蠅的功能;
27.只要在珠寶盒中放上一節小小的粉筆,即可讓首飾常保光澤;
28.桌子、瓶子表面的不干膠痕跡用風油精可以擦拭;
29.出門時隨時在包裏帶一節小的干電芯,若裙子帶靜電,就把電芯的正極在裙子上面擦幾下即可去掉靜電;
30.不管是鞋子的哪個地方磨到了你的腳,你就在鞋子磨腳的地方塗一點點白酒,保證就不磨腳了;
32.夏天足部容易出汗,每天用淡鹽水泡腳可有效應對汗腳;
34.夏天枕頭易受潮滋生黴菌,時常曝曬枕芯有利健康;
35.多食薏米小豆粥等潮濕健脾,可防暑濕;
36.防失眠:睡前少講太多話,忌飲濃茶,睡前勿太用腦,可用熱水加醋洗腳;
37.金銀花有疏散風濕功效,金銀花水煎取汁涼後與蜂蜜沖調可解暑;
38.吃過於肥膩的食物後飲茶,能刺激自律神經,促進脂肪代謝;
39.睡眠不足會變笨,一天需要睡眠八小時,有午睡習慣可延緩衰老;
40.雙手易變得乾燥粗糙,用醋泡手十分鐘可護膚;
42.早餐多食番茄、檸檬酸等酸性蔬菜和生果,有益於養肝;
44.葡萄含有睡眠輔助激素,常食有助睡眠;

45.夏天多飲番茄湯既可獲得養料,又能補充水分,番茄湯應燒好并冷卻後再飲,所含番茄紅素有一定的抗前列腺癌和保護心肌的功效,最適合於男子;吃酸性物質立即擦牙會損害牙齒健康;

46.因外傷碰破皮肉時,在傷處塗上牙膏進行消炎、止血,再包紮,作為臨時急救藥,以藥物牙膏效果最為顯著;
48.飲酸奶能解酒後煩躁,酸奶能保護胃黏膜、延緩酒精吸收,并且含鈣豐富,對緩解酒後煩躁尤其有效;
49.皮鞋皮包放耐了發霉時,可用軟布蘸酒精加水(1:1)溶液擦拭即可;
50.發生頭痛、頭暈時,可在太陽穴塗上牙膏,因為牙膏含有薄荷腦、丁香油可鎮痛;
51.蠟燭冷凍二十四小時後,再插到生日蛋糕上,點燃時不會流下燭油;
53.過多食用生蔥蒜會刺激口腔腸胃, 不利健康,最好加一點醋再食用;
54.及時補充水分但應少飲果汁、可樂、雪碧、汽水等飲料,含有較多的糖精和電解質,飲多了會對腸胃產生不良刺激,影響消化和食慾。因此夏天應多喝白開水或淡鹽(糖)水;
55.每天早晨用豆腐摩擦面部幾分鐘,堅持一個月,面部會變得很滋潤;
56.冷氣室內溫差不宜超過五度,即使天氣再熱,冷氣室內溫度也不宜到24度C以下;
57.加酶洗衣粉劑放在溫水中需要較長的分解時間才能使洗衣效果更佳;
58.夏天,人的活動時間變長,出汗多,耗能過大,應適當多食雞、鴨、瘦肉、魚類、蛋類等營養食品,以滿足人體的代謝需要;
59.頭痛時把蘋果磨成泥狀塗在紗布上,貼在頭痛處,症狀可減輕;
60.皮包上有污漬,可以用棉花蘸風油精擦拭。
==================
「木魚」的故事
「木魚」是佛教的重要法器之一。木魚是魚形木製的法器,中間是空心,扣之作聲。為什麼佛門當中要用一個像魚形的東西來當法器?因為一切魚類的眼睛都是終日睜著不閉,所以取此義以表示精進,不敢稍有懈怠。
木魚為佛門中用於集眾及修行時的法器。原先隻掛於大寮或齋堂門口,呈長魚形狀,為集眾時擊打的法器,因此又稱為魚梆或飯梆。
到了明代以後,木魚演變為頭尾相接、魚身圓形中空的的造型,做為持經或唱誦時用的法器,配合魚身中空的共鳴腹腔,使聲音清脆遠傳而沉定,具有攝心的效果。木魚除了有攝心的效果外,另有提神及作為節拍器的功能。在誦經與法會的梵唄或共修念佛時,藉著木魚保持不快不慢的速度,使每個的心都靠在木魚的聲音上,讓每一個修行的心念能靜下來,好好的觀想經文中所現示的意理或將心靠在佛號上,所以我們就可以知道木魚為什麼在佛門中是一項重要的法器。
木魚的由來,有幾種說法:一是《教苑清規》中所提:有一位僧眾生前因為毀謗佛及他的師父,往生後墮入魚身,魚背上生有一棵樹,因為受到樹的浮力作用,魚無法沈入海中,中於是整日隨浪飄流,經長被過往的物品撞得皮破肉裂,痛苦不已。一日適逢他的師父坐船渡海,魚即向生前的師父懺悔,並請師父救他,經過師父的超薦後,往生善道,並託夢告知師父他已經脫離魚身,希望將背上的樹供養道場,親近三寶。隔日,他的師父果然在庭院中看到一棵樹,便把樹刻成魚形,懸掛在道場,用來警惕大眾。
第二的由來是出自於玄奘大師的《指歸曲》:有一位長者因前妻往生後又娶一女子為妻,這位再娶的妻子因不喜歡前妻所生的小孩,所以利用長者外出打獵時將前妻所生的小孩丟入大海中,長者回家知道這件事後非常的哀傷。此時玄奘大師剛從印度取經回來,回途中剛好經過長者的家中,於是長者就禮請大師至家中供養,並將小孩之事告知大師,起大師為小孩超度。大師對長者說:「我長途跋涉非常的疲憊,需要吃魚,而且一定要大魚才可以。」長者立刻派人將大魚尋捕回來,剖開魚腹後竟是長者的兒子。歡喜的找長者便問大師,如何報魚恩,於是玄奘大師回答說:「以木雕成魚形,懸掛在佛寺中,用齋時擊扣,便可以報於魚恩了」。這便是木魚的另一個傳說由來。
第三的傳說中的由來是,從前有一位農夫,每天虔誠地至寺中禮拜,因此與住持師父交情深厚。有一天,農夫在田中耕種時,瞄到在草叢裡一條蛇正張著大口,咬住拼命掙扎的青蛙,農夫一心只想救青蛙,便順手輕打蛇的頭,蛇一受驚嚇就把到口的青蛙給吐出來,青蛙趁機跳走了。
農夫自己認為救青蛙時,並未傷及蛇,因此並未把此事放在心上,但「珍饈」被農夫救下的蛇卻懷恨在心,決定報復。當天晚上,農夫準備就寢時,一掀開棉被,就看見躲在被窩裡的那條蛇要咬她,一時驚嚇,下意識地拿起床邊的棍子將蛇打死了。事後,農夫滿懷愧疚將蛇埋葬,可是心裡還是對「殺生」之事過意不去,而且心裡明白自己跟那條蛇結下冤仇。
農夫於是把這件事的始末,向師父禀告,師父知曉那條蛇還會投胎來尋仇,於是在再三囑咐農夫在某年某月某日某個時辰,用稻草鋪床再將棉被蓋上,然後安靜地待在隔壁的房間,千萬不要去偷看。
謹記師父的交待,農夫打理妥當後,就睡到隔壁的房間了。可是到了時辰後,農夫禁不住強烈的好奇心,還是偷偷的躲到自己的房門口,瞧著屋裡的動靜,沒想到卻看到一條大蛇張開利牙,狠狠地朝他床上勐咬,看到大蛇的兇狠,農夫不禁真的動了怒氣,拿起棍子衝進房內朝大蛇身上亂敲,又把大蛇打死了。
打死大蛇後,農夫跟蛇之間結下的冤仇更深了。農夫心裡悔恨不已,於是再度向師父求助。師父很無奈地想出最後一個辦法,要求農夫到田裡耕作時,若是聽到有人叫喊他的名字,尤其是女孩子,一定不能回頭。
有一天,農夫興高采烈地在田裡耕作,身後傳來女子嬌滴滴的聲音在喊他,於是農夫忘了師父的叮嚀,便回過頭去。當他一轉身,眼前竄出一條大蟒蛇,直直朝向他的方向逼過來,農夫嚇得全身發抖,丟下鋤頭轉身朝寺的方向奔跑。
農夫氣喘如牛地找到正在誦經的師父,坦白告知自己所犯的錯。師父雖然氣他不聽話,但為了救人,便叫農夫躲到大鐘下頭,哀聲嘆氣地說:「如果你能躲過今晚十二點,就沒事了。」但為了安全起見,師父還坐在大鐘旁,不停地幫農夫念經祈福。

不一會兒,大蟒蛇也追趕到寺中,但礙於師父從旁護持,苦無下手機會。半夜時分,大蟒蛇趁著師父太疲憊打瞌睡的時候,無聲無息地用龐大身軀,將大鐘一層又一層地纏的密不透風,便把躲在大鐘裡面的農夫活活悶死。但由於恨意太濃,蛇身盤繞太緊,不自覺地也把自己給纏死了。
等到天亮時,睏睡的師父突然驚醒,知道農夫與大蟒蛇的生命都盡了,長嘆一聲:「冤結的太深了。」於是將他們分別葬在寺外的兩邊,想以此消除彼此的怨氣。
隔了一年,兩座墓都長出茂密的大樹,葬蟒蛇的那棵樹,則像葛藤一般,不停地往農夫的方向延伸,師父擔心如此下去,兩人的怨恨累劫累世將無法消除,便毅然將兩株樹砍掉;將農夫的那棵樹做成睜著雙眼的木魚,大蟒蛇的樹則做成木魚槌,每天不停地用木魚搥打做木魚身上,用意是要解開他們之間糾纏不經的宿仇。

我們都知道,如果一個人的瞋恨心太重,那下輩子投胎當蛇的機率很大,當蛇類的眾生一定不知到自己的瞋恨心有多重,一個常常愛生氣的人,也可能不知道自己很容易就會生氣,可是我們每天在佛菩薩的面前很努力的誦經、持咒、禮拜,甚至參加共修,用意不就在於向我們過去所傷害的眾生祈求他們給我們懺悔、彌補的機會?希望大家都能往生西生淨土;甚至對過去傷害我們的眾生也願一筆勾消,一同修行。
可是當那些過去我們傷害的眾生,投胎當我們的親屬、同學、朋友或同門師兄弟時,我們常常會因為對方一句話或做一件時而引起我們對他的不滿、批評或爭鬥,那個時候我們可能已經忘記,他就是我們每天在祈求希望給我們彌補機會的對象,那樣我們的心中是不是只有看不見的冤親債主,而那些看得到的親屬、朋友、同學或師兄弟並不包含在我們的懺悔對象之內呢?我們每天那麼努力的誦經、持咒或禮拜所得到的利益是不是只有一半?那這樣是不是很可惜?所以藉著三個小個事讓我們大家一同勉勵:如果有一個人,常常拿著一支木魚搥,不停地打在我們身上,我們是不是要很歡喜佛菩薩真感應,因為又有一位眾生讓我們有彌補的機會呢。與大家共享。


==================


問: 人的一生在世,什麼是最幸福? 什麼是最高的享受?
方東美先生告訴我,「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一點都不假。而我們本性佛確確實實、道道地地就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是什麼? 他是個代表、是個象徵。所以你成佛了,你成什麼佛? 你成了阿彌陀佛,回歸自性就是阿彌陀佛。阿彌陀佛的意思就是無量覺,阿翻作無,彌陀翻作量,佛翻作覺,無量覺。十二光佛,每尊都是無量覺,這樁事情你要搞不清楚、搞不明白,你的信心沒法子建立,憑什麼建立? 信心建立,願心就起來了。像阿闍王子一樣,肯定我要成佛,我要跟阿彌陀佛一樣。能做到嗎? 能!因為你本來就是阿彌陀佛,你迷成這個樣子。
搞清楚、搞明白之後,全心全力,一向專念,在這一生當中只有一個目標、一個方向,其他全放下了,全沒有了,得大自在。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,你才能落實得了,你才不會有妄想,不會有牽腸掛肚的這事情,拉雜事情,全沒有了,大事就是念佛,一切時、一切處於這個世間一切法又不妨礙,你看這妙絕了。身體可以應付種種這些事情,心裡一塵不染,只有阿彌陀佛,這叫念佛人,這叫相應。


==================


拜佛的意義
一般來說,佛教徒都拜佛。究竟拜佛有何意義呢?我們要知道,當一個人能夠虔誠地崇拜佛,他拜佛的時候,會
一心一意,用佛的功德來影響自己的心靈,他一定不會一邊崇拜佛,一邊又去作惡。所以,佛教所提倡的崇拜,是有一定的意義,可以令人改善心靈。
有 些人拜佛,是爲了求智慧,希望自己能在成佛之道上行得快些,這不爲過;但如果拜佛是爲了聰明些,免被人欺負,這就不對了。在佛前這樣祈求,越拜就會越糊 塗,因爲你不明白道理,佛陀不會就這樣賜與你智慧,智慧是要靠自己修習。你被人欺負,皆因你以前吝嗇刻薄所至。你要明白緣起法,要知道人與人之間,互相爲 緣,能夠與人爲善,自然就不會被人欺負。
那 些初入佛門的人,甚麼都不懂,在佛殿看見別人拜佛,他就跟著拜,這樣拜是不夠誠意的,他不知道佛有甚麼好處,需要我們這樣去禮拜佛。學了二、三年,信得很 堅固,就拜得很有誠意,只要看見莊嚴的佛像,他都會很
自然地下跪。他拜的時候,明白了佛法,就有一種敬意,並且把佛像當作是佛,如果有人用手摸佛像,他會 覺得不潔的手會弄污佛像。
越是初學佛的人,他越是緊張向著佛像來拜,學到一定程度,就不一定要向著佛像拜,隨 時都可以拜。如果你學佛的時間長了,你就深有同感。但一個初學佛的人,他未學過經教,他不對著佛像,又怎能生起信仰呢﹖所以,
我們千萬不要批評他著相,否 則毀了他的慧命,我們就犯下大過失。
因此,在最初的時候,我們告訴他這佛像很莊嚴,很不簡單,很有來頭,是某國的國寶。這樣,他就會 拜佛了,在拜的時候,他自然就入了心,拜了一段時間,他的智慧開了,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他就開始不需要這些,
就可以簡簡單單。其實,就算學佛很久的 人,即使做了多年的工夫,仍然還會著相,未能完全做到不著相,除非是真正的大菩薩,差不多成佛的時候,才能做到完全不著相。
一般人拜佛,多為追求財勢名位及健康等利益,但是,有所求的拜佛,不能算是修菩薩行,故對人格的成長亦無助益,甚至還有鼓勵人去投機取巧,走偏鋒的負面作用。修行的拜佛,則有三層意義:
1.懺悔罪過,2.修持禪定,3.感恩禮敬。
佛教中常有批評只知瞌頭而不知懺悔、只知拜佛而不知慚愧者,那種拜佛,不過是如雞吃米、如搗蒜頭。只有動作沒有 用心,對於身體健康,雖也有用,對於人格的提升則不起作用。真懺悔是發自內心懇切的意念,不拘
限在一定的場所,也不一定要在佛像之前。佛像是禮拜時的道 具,是偉大人格的象徵。對於拜佛的凡夫而言,佛菩薩的聖像,具有證明我們正在修持懺悔功德的功能。只是佛與菩薩的法身,遍處都是,永遠都在。
拜佛的動作,是心誠意敬地將雙手合掌,低頭彎腰,五體投地——兩肘兩膝以及額頭著地,完成頭面接觸佛足的最高的敬禮,又稱為頂禮。
彎腰低頭是表示謙虛,承認自己的福德智慧不足,以致犯了許多的錯誤。一般人是很難向人低頭的,何況還要把額頭著 地呢!可是,大地是非常偉大的,大地孕育眾生,負載眾生,眾生把大地踩在腳下,把不要的垃圾丟
給大地,大地卻提供我們無窮盡的資源,我們如此的享用了大 地,無以為報,是否應該心誠意敬來感謝大地呢?
其實,我們如果能夠飲水思源,應該要感謝感恩的人實在很多。
成熟的人格,好像成熟的稻穗,都會往下低頭的,愈成熟愈飽滿的,頭垂得愈低;空心乾枯的稻稈,倒是頭昂天外挺得 筆直的。如此想通了,低頭禮拜也就不難了。更何況在很多情況下,頭不低還真過不了身,不肯低頭
而趾高氣揚的人,往往會阻難重重,撞成鼻青眼腫乃至頭破血 流,還不知究竟錯在那裡。
一般人向位高權重信的人士低頭,較為容易,對於沒有利害關係的人乃至不如自己的人,能夠低頭,就必須具有大修養的 工夫了。古時候的一些仁君賢臣,能夠放下高高在上的身段,禮賢下士,給一般庶民予禮遇尊重,因
而才能獲得賢士們之輔弼效命,這就是敬人者人恆敬之的道理。 現代人,雖都是平等的,每一個人還是需要禮貌的尊敬。對長輩及上司低頭,是受大家認同的,對於夫妻之間及屬下之前的低頭禮敬,也不能說是不應該的。
犯了錯誤,當以禮佛來懺悔,心緒煩躁,當以禮佛來定心;得到了利益,當以拜佛來感恩。拜佛的動作,實在是提升人格的好方法。

==================


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優點

所以朋友間

不要斤斤計較彼此之間的差距























====================
一個男人若是心到處遊蕩

妳再怎麼強求 都是沒有用的

一個女人要是害怕寂寞

而愛錯男人

你再怎麼勸導 都是沒有用的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====================
原諒是一種風格

寬容是一種風度

寬恕是一種風範

一個淡淡的微笑

一句輕輕的道歉

帶來的是包容和

諒解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==========
忘記傷害你的人是你送給他們的禮物

寬恕傷害你的人則是你送給自己的禮物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===============


相片
===========

人生的路上

我們遇到許許多多 的朋友

能陪伴你笑的人很多

但能陪伴你哭的人卻很少

有時候再轟轟烈烈的感情

也比不上平平淡淡的親情或友情

不管 愛情 親情 友情

來到你身邊的人 我們都要好好珍惜他
 — 與葉田欣




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